千金子[中藥]

千金子[中藥]

千金子,中藥名。為大戟科植物續隨子 L.的乾燥成熟種子。分布於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陝西、甘肅、新疆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、西藏等地。具有瀉下逐水,破血消癥之功效,外用具有療癬蝕疣之功效。常用於二便不通,水腫,痰飲,積滯脹滿,血瘀經閉;外治頑癬,贅疣等病症的治療。

入藥部位

乾燥成熟種子。

性味

味辛,性溫。

歸經

歸肝、腎、大腸經。

功效

瀉下逐水,破血消癥;外用療癬蝕疣。

主治

用於二便不通,水腫,痰飲,積滯脹滿,血瘀經閉;外治頑癬,贅疣。

相關配伍

1.治水氣:聯步一兩,去殼研,以紙裹,用物壓出油,重研末,分作七服。每治一人,只可一服,丈夫生餅子酒下,婦人荊芥湯下。凡五更服之,至晚自止,後以厚朴湯補之,頻吃益善。仍不用吃鹽、醋一百日。(《斗門方》)

2.治陽水腫脹:續隨子(炒,去油)二兩,大黃一兩。為末,酒、水丸綠豆大。每服以白湯送下五十丸,以去陳莝。(《摘元方》)

3.治小便不通,臍腹脹痛不可忍:續隨子(去皮)一兩,鉛丹半兩。上二味,先研續隨細,次入鉛丹,同研勻,用少蜜和作團,盛瓷罐內密封,於陰處掘地坑埋之,上堆冰雪,惟多是妙,臘月合,至春末取出,研勻,別煉蜜丸如梧桐於大。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,煎木通湯下,不拘時,甚者不過再服,要效速,即化破服。病急鏇合亦得。(《聖濟總錄》續隨子丸)

用法用量

1~2g,去殼,去油用,多入丸散服。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
禁忌

孕婦禁用。

炮製

採集加工

夏、秋二季果實成熟時採收,除去雜質,乾燥。

炮製方法

除去雜質,篩去泥沙,洗淨,撈出,乾燥,用時打碎。

生理特性

二年生草本,全株無毛。根柱狀,長20厘米以上,直徑3-7毫米,側根多而細。莖直立,基部單一,略帶紫紅色,頂部二歧分枝,灰綠色,高可達1米。葉互動對生,於莖下部密集,於莖上部稀疏,線狀披針形,長6-10厘米,寬4-7毫米,先端漸尖或尖,基部半抱莖,全緣;側脈不明顯;無葉柄;總苞葉和莖葉均為2枚,卵狀長三角形,長3-8厘米,寬2-4厘米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近平截或半抱莖,全緣,無柄。

花序單生,近鍾狀,高約4毫米,直徑3-5毫米,邊緣5裂,裂片三角狀長圓形,邊緣淺波狀;腺體4,新月形,兩端具短角,暗褐色。雄花多數,伸出總苞邊緣;雌花1枚,子房柄幾與總苞近等長;子房光滑無毛,直徑3-6毫米;花柱細長,3枚,分離;柱頭2裂。蒴果三棱狀球形,長與直徑各約1厘米,光滑無毛,花柱早落,成熟時不開裂。種子柱狀至卵球狀,長6-8毫米,直徑4.5-6.0毫米,褐色或灰褐色,無皺紋,具黑褐色斑點。花期4-7月,果期6-9月。

生長環境

產于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陝西、甘肅、新疆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、西藏等地,栽培或逸為野生廣泛分布或栽培於歐洲、北非、中亞、東亞和南北美洲。

藥材性狀

呈橢圓形或倒卵形,長約5mm,直徑約4mm。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,具不規則網狀皺紋,網孔凹陷處灰黑色,形成細斑點。一側有縱溝狀種脊,頂端為突起的合點,下端為線形種臍,基部有類白色突起的種阜或具脫落後的疤痕。種皮薄脆,種仁白色或黃白色,富油質。氣微,味辛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